感悟实践教育
李小英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并同时改造自己的能动性活动。学校组织的实践教育是学校管理者、教育组织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的同社会相接触的感性的社会教育活动。
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培养与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实施实践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实践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比如英语教学,情感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情感,可以提高其人文素养。实施情感教学,培养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情感态度目标不是一个独立的、孤立的教学点,内容上渗透在每章每课中,与其他课程目标也存在交叉的关系。因此,实现情感目标应把它渗透到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之中。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这一直都是我们感到困惑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多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得不到激发,智力得不到开发,课堂气氛沉闷,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流、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要提高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那么如何来创建有效的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呢?笔者认为,激发参与性交流是关键。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1.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交际中使用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提升英语教学品质,发展学生的英语素质;
2.开放性的任务探索,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能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有效地获取教与学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开放性、任务型的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合作,发展与人沟通能力的目的,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教学过程真正能使师生体会到愉悦与成功的过程,从而达到改变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3.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根据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向成功人物学习,体验科学家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分析的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冒险,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伟大科学家的成功来自执着的追求和拼搏,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实践教育
1.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敬老、扶贫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老人的艰辛,老人的需求,对他们来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在敬老、扶贫中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在接触社会中提高认知水平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以及应付外界刺激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活动的宗旨是: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补充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形成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学习国防知识升华爱国热情,开学初组织高一全体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营的环境创设了规范的氛围,教官的示范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军训锤炼了学生的身心。通过军训,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质的变化。骄娇的脾气、懒惰的习惯、散漫的纪律改变了,生活自理能力、互相关心的团队精神、自觉磨砺的意志品质得到加强。
三、通过家校联动实施感恩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宠、高期望、过分保护或过分严厉,使子女在个性发展上产生种种不良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因此,我们创新家长会模式,在展示中自我教育,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全面情况的最好形式,但更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展示、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我们改革家长会一言堂的做法,让学生策划,让学生主持,让学生汇报。家长会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沟通,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各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成长的故事,短剧表演,表彰典型,焦点讨论,交换意见,亲情互动等等。学生敞开了心扉,家长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各自的心愿。在特别的氛围中,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使家长流下感动的泪水。家长会的创新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开辟了另一块自我教育的空间,同时,学生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感激父母,感激老师的教育,也再次给家长、教师带来提升教育观念。
综上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在实践教育中,学生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发展自己看成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的事情。实践的核心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最大限度发掘了学生的主体潜能,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活动,提高认识,获得体验,养成习惯,形成信念,跨跃被动性行为到自觉性行为的鸿沟。随着实践的深入,初步实现了学生“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成长自强”的自主发展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