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第一中学 教学教研 开展“三育”模式研究之我见–杨亚志

开展“三育”模式研究之我见–杨亚志

开展“三育”模式研究之我见

杨亚志

 

“全面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是吴川一中办学的一贯目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三个明显的办学特色:一是班级循环管理责任制,二是课堂教学“高效率、大容量、优化系列训练”,三是足球传统项目长盛不衰。在这个背景下,我校申报了《“实践·养成·体验”中学德育模式研究》的课题,课题主持人林观有副校长在开题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创建我校德育工作的“校本模式”—— “实践·养成·体验”模式,使之成为我校办学的“第四大特色”。我认为,这个构想是有现实意义的,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最近几年,我校由于逐年扩招,每个年级都有几十个班,已成为超万人的“教育航母”。在工作中我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任务越来越艰巨。因此,面对新的变化和情势,很有必要对德育工作作一些必要的探讨和研究,而“三育”模式课题的立项研究,可谓正当其时也。试想,一旦把“三育”模式变成切实可行的“校本模式”,那么,我校的德育工作将更具鲜明特色,更具可操作性。

那么,怎样去开展这个研究活动呢?下面我从两大方面去谈一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具体活动方面

第一,把“三育”活动融合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中。

1、政教处:根据《吴川一中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吴川一中文明礼仪常规》、《吴川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等,可在班级量化管理中,开展“三育”活动。如可开展以“文明、礼仪、遵规、守纪”为基点的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图片、专题讲座等教育手段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融入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

2、团委会:要配合政教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三育”活动可以通过主题团会、国旗下的讲话、墙报、讲座等途径来实现。其中主题团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实施级量化管理、学生干部例会及培训等措施,指导学生干部大胆地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实行校园站岗、加强卫生、两操的检查,及时准确记录,按时公布情况,促进我校各班纪律、卫生、两操的整改工作。可以通过组织信息、科技、心理活动周和社团活动展示周,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元旦文艺晚会、实地考察和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融入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

3:学生会、十二大社团、年级组:作为与学生最直接接触的单位,在日常的学生活动和年级管理工作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主动配合学校开展“三育”活动,要重视把“三育”活动作进一步的细致的延伸,把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不让教育活动出现死角。

第二,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面对而决不能回避的一个大问题。它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和“三育”活动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这个一致性恰恰为我们开展“三育”活动提供了方便和可行途径。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三育”活动。

1、结合人文学科,探究诸如交通问题、网络管理问题、学生的思想动态问题、学生的消费观等,开展“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的感恩活动等。在这些探究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了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的效果。

2、结合自然学科,探究诸如环境污染、环保治理、江河流向、水土流失、农业耕作、电器生产等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考察,就是很好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

第三,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三育”活动。

学校所处地吴川及周边地区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吴川市中小学实践基地、茂名森林公园、吉兆湾旅游区、吴川雕塑园、吴阳蛤岭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基地、爱国将领张炎故居、爱国将领李汉魂故居、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故居、清末状元林绍棠纪念馆、文天祥纪念馆、茂山已书院、湖光岩清风林以及吴川十大商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资源,若能好好地利用,那么,必然会形成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三育”活动。

第四,走出去,请进来,与兄弟学校进行工作交流。

“闭门造车”是课题研究的弊端,这样会造成思想闭塞,从而造成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便是走出去,请进来,与兄弟学校进行工作交流。一位学者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如果交换,我仍然是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如果交换,我就会得到两种思想。”这句话说得好,智慧贵在交流。我们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在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中,会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使研究工作少走弯路。

二、理论研究方面

1、统一思想,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有序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任何一种理论研究,若形成统一的思想,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那么就会形成合力。在此前提下,要把课题细化,明确分工到每个成员。然后,每个成员都拿着“提纲”,有序地开展工作。工作包含两个大方面,一是理论方面的学习,二是实践方面的检验。理论和实践是互为促进的,绝对不能断然分开。在研究的过程中,既有理论指导实践,并产生预期的理论设想,又有实践检验理论,并把实践上升为理论。这种研究,既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又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余(即课外活动和课外实践),因此,时间比较紧,需要研究者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资料整理,以形成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班主任工作理论和“三育”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全体班主任的智慧。

“三育”理论研究工作,其实就是班主任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题研究的整个动态过程中,要把任务延伸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中,要求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全程参与,全程配合,让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题实验的研究对象。这样,研究活动就会体现完整性,研究结论就会充满说服力。

班主任参与的具体要求,一是把“三育”活动贯彻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指导学生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二是注意进行理论总结,写出与“三育”活动挂钩的班主任工作论文,形成理论升华和实践结论,并使之成为课题结论的重要依据。发挥全体班主任的智慧,把班主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是我们这个要做好这个研究课题的可行途径。

吴川一中是湛江市首个“全国示范性高中”,是一艘超万人的“教育航母”,要在教育的广阔海洋上乘风破浪,就必须扬起“德育”的风帆,而我们的“三育”模式课题研究,恰恰为其注入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的动力。很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群策群力,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研究,并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德育工作的“实践·养成·体验”模式必将成为我校的“校本模式”,从而成为我校办学的“第四大特色”。

 

本文不代表吴川市第一中学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cyz.org/?p=2123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759-558303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cyzpic@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