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水悠悠 粤西风华
——吴川一中校园文化内涵解读
“梅山之阳,鉴水之东;古老学府,丰碑高耸。”这是《吴川一中校歌》歌词的前四句,也是吴川一中九十年发展历史的高度概括。
吴川一中位于鉴江东畔,自得鉴水的润泽。该校倡导“传承创新,人本人才”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志成才,博学创新”的校训,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以优异的办学成绩成为粤西地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被誉为“粤西教育的明珠”。自1927年创校以来,该校历经九十年的沉淀,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传承、自强、奉献”为核心内涵的校园文化,成为吴川“鉴水文化”的代表之一。
传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在革命战争时期,吴川一中不少师生立志报国,投身革命,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该校校友欧鼎寰、吕克、李一鸣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欧鼎寰、吕克和李一鸣分别在1936年、1937年、1939年入读梅菉市立中学(吴川一中初始校名)高中,在读书期间,他们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吴川一中第一代革命校友的火种队员,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去宣传进步思想,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来,欧鼎寰在高州木坑塘村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而吕克投奔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革命者和宣传家;李一鸣则留守家乡,发展抗日游击小组,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随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转战豫东、济南、淮海、广东等地,并参加抗美援找和援越抗法战争,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将领。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吴川一中这样的校友热爱家乡,立志报国,救亡图存,献身革命,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吴川一中后学者学海航行的灯塔和指针。
解放后,秉承着先贤的优良传统,吴川一中的后学者继往开来,将立志报国的精神发扬光大,一代又一代吴川一中学子,承其渊源,传其清流,如鉴水般奔涌前行。1958年,立志报国的康崇禄考取中山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致力核物理实验和武器科技发展研究,撰写《国防系统分析方法》和《武器性能分析方法》等专著,获得国家、全军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个奖项,为发展我国国防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60年,怀揣经纶济世梦想的刘华秋考取了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外事办主任等要职,多次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参加重大国际会议,成为杰出的外交家。
刘华秋、康崇禄是解放后吴川一中的众多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在 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立志成才,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报效家乡,报效祖国,是每一位吴川一中学子的共同理想,他们传承着吴川一中的优良传统,发奋读书,始成国家栋梁之材。
传承,使吴川一中得以永葆“人本人才”的办学本色;传承,使吴川一中得以开拓创新,充满活力。吴川一中从1927年始创的一个初中班37人,到1949年解放时的14个教学班650人,到现在的152个教学班,9200人,几经变迁,办学颇具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并形成了“班级循环管理责任制”、 课堂教学“高效率、大容量、优化系列训练”和“足球传统项目长盛不衰”三大鲜明办学特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学校不断变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却始终坚持“人本人才”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首要任务,坚持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回报家乡,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这正是吴川一中源远流长的精魂所在。
自强: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吴川一中校园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历经几代吴川一中人的传承,成为吴川一中精神的象征。吴川一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学校中长期办学目标,锐意改革,不断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学校在以钟朝栋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重新调整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提出了“传承创新,人本人才”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了“立志成才,博学创新”的校训内涵,明确了“全面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中长期办学目标。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且走在粤西乃至全省的前列。如吴川一中语文科组进行了“快速、巧练、高效”的语文科教改实验,经过十多年的教改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从1993年起,吴川一中把语文教改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校各学科,提出全面实施“高效率、大容量、优化系列训练”的总要求,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鲜明特色,并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绩,使得学校的高考成绩一直领先于湛江地区同类学校,成为“湛江高考三大支柱之一”。2009年,该教改实验被评为“改革开发三十年湛江基础教育十件大事”之一,吴川一中也成为湛江市唯一以学校为参评单位并被选上的学校。
第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团结拼搏,追求卓越。
吴川一中“是一所规模大,方向正,管理严,师资强,质量高,设备齐,校容美,充满活力的重点中学,是粤西地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这是 1997年省一级学校评估组给吴川一中的评语。吴川一中的“自强”,最显著的就是“师资强”。该校着力打造名师工程,名师涉及各个学科,现有特级教师1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5人,担任湛江、吴川学科教研会理事的28人,被评为全国、省先进教师23人次。在吴川一中,校长们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老教师敢于担当不服老,新教师追求上进挑重担。全体上下,同心同德,凝聚成吴川一中强大的师资力量。在吴川一中任教的老师,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这份责任催生了他们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精神。
进入到吴川一中的新教师,就会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吴川一中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新教师在这里可以得到快速成长。吴川一中教师的自强不息,绝不是某一个教师的自强不息,而是一个团队的自强不息。同一学科的老教师会主动自觉对新教师“传、帮、带”,新老教师结对子,共成长。吴川一中每学年都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每学年都使用一批新教师担任毕业班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使吴川一中每一个学科都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强大的团队。是他们,凝聚着吴川一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他们,为吴川一中保持稳定的教学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子,志存高远,勇于争先。
吴川一中源远流长。学校是“源”,学生是“流”;强大的母校孕育了强大的学生,强大的学生彰显了母校了强大。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他们毕业后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俊才,谱写了吴川一中自强不息的篇章。除了前文所引的刘华秋、康崇禄等人外,杰出的代表还有: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岭南画派大师欧豪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特邀评审人郑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顾问、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首席专家、(世界)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易显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室(LLMT)主任、国际omega-3研究学会主席、世界omega-3生物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康景轩等。
吴川一中还有很多这样校友,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今日的卓越得益于在母校所汲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不少校友,他们在中学时期并不怎么出色,但他们不甘落后,发愤图强,以特有的毅力与韧性,展现了他们的强大,成为学校的骄傲。吴川一中的学子,也许过去很平凡,但不代表永远平凡,他们志存高远,敢于争先,用自己的行动和业绩为吴川一中的自强不息精神赋予了时代新义。
看今日的吴川一中,中考、高考成绩连年辉煌,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星星火文学社”“长河历史学社”“青年志愿者”“摄影协会”“校园新闻台”“书画协会”等13个社团,让学生得以在课余充分展现个性特长,挖掘潜能。学校足球运动,更是方兴未艾,依然保持着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先进学校的强者本色,2011年学校足球队出战英德,再度捧杯。学校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找到了自信。这就是吴川一中人的精神特质——彰显个性,乐观自信,自强不息;这就是吴川一中校园文化内涵的核心所在。
奉献:爱岗敬业,造福社会
鉴水悠悠,滋润着两岸的人民与万物,不分等次,不求回报,这就是鉴水文化的奉献精神内涵。吴川一中九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奉献的历史,没有奉献就没有吴川一中今日的辉煌。
近年来,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吴川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少教师选择了离开,但更多的教师选择了坚守。他们不唯名利,只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工作,尽自己的一份良心与责任,从不让学生和家长失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吴川一中先后从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招聘了一百多位外省籍年轻教师,如今,还有三分之一的外省籍教师留守吴川一中,他们本有很多机会可以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任教,但是,他们留了下来,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这里头,除了心中有一份不舍的情感,还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不论省籍,不论年限,坚守在吴川一中岗位的老师们,他们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地培育学生,他们工作的价值不能以纯粹的工资福利去衡量,他们心甘情愿为吴川教育而付出,他们的奉献精神自然而然传递到了他们的学生身上。
学子立业,奉献社会,让吴川一中能够名扬四海。吴川一中当年的青涩学子,如今已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聪明才干,回报社会,他们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更有不少校友,他们捐资捐物,回赠母校,回赠家乡,以报母校、家乡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吴川一中的八零广场、天文观测台、智能校门、读书亭等设施,就是校友们给母校的赠礼。
传承、自强、奉献,是吴川一中校园文化内涵的三大元素,也是吴川鉴水文化的内涵要旨。其中,传承是基础,自强是核心,奉献是依归,三者相互依存,相生相长。浸涵鉴水文化,彰显吴川亮色。愿吴川一中的校园文化汇入鉴水文化的清流,在粤西乃至更广阔的空间,尽显风华。